並且採用全新形式與觀眾交流及互動,透過對話創造並交換知識。
《Black Mirror》這歌名很容易令人想起香港的人氣男團Mirror,同時亦有不少評論人相信這是語帶雙關,指其歌名是取自英國的同名「神劇」《黑鏡》(Black Mirror),該劇講述科技的發展將為世界帶來災難。」因為有許多事情是不能直說的。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這是陳冠中所說的半唐番美學的一種展現,一半華、一半夷。綜合以上兩點,我認為《Black Mirror》在視覺及音樂上的運用顯得相得益彰。拙文將以歌詞文本、音樂錄像,配以社會文化等角度來分析其作品《Black Mirror》的美學與香港人的文化身分,也看時代的延續與更迭。香港文化作為一個後運動時期文化身分的象徵,也或多或少成了一個被投射的對象。
這可能是一種懷舊(nostalgia),但這種「重返」又與以往的模式不同,甚至乎較以往更具有李歐梵所說的「邊緣文化」特色,這種文化動力並非出於精英的提倡,而更像市場機制的活動規律。企得返喺度嗰個先係啱晒,係咪咁話?」,最後又以一段周星馳在電影《國產凌凌漆》與「湖南仔」的對話作結。馬琳勒龐親俄立場也成為馬克宏攻擊目標,批評她「依賴俄羅斯與(俄羅斯總統)普亭(Vladimir Putin)」。
針對購買力議題,馬琳勒龐陳述政策,包括透過能源商品大幅減稅等措施來減少人民支出。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對於環境議題,馬琳勒龐表示傾向「本地主義」更勝於「自由貿易」,認為後者是溫室效應的罪魁禍首,她希望推動在地製造與商業活動,推動「愛國主義經濟」。然而馬克宏表示,能源減稅等同離開歐洲能源市場,「這是巨大錯誤,因我們彼此連結,我們需要歐洲市場。
馬克宏反指馬琳勒龐曾於渡假行館接待普亭,但馬琳勒龐予以否認。馬克宏批評馬琳勒龐日前考慮禁止女性於公共場所戴伊斯蘭頭巾的說法,並說自己依照1905年「政教分離」(laïcité)法,「將不會禁止任何宗教象徵物出現在公共場所」。
馬琳勒龐強調不脫歐,只希望改革歐盟,並讓各國主權優於歐盟。馬克宏表示自己上任後,將任命負責生態規劃的總理。根據民調公司Ipsos-Sopra Steria今天公布的最新數字,馬克宏獲得第二輪選民投票傾向為56.5%,馬琳勒龐則是43.5%,兩人差距在首輪投票後持續拉大,目前相差13個百分點。馬琳勒龐則盼法國能回歸常軌。
(中央社)法國24日舉行總統大選第二輪投票,馬克宏(Emmanuel Macron)與馬琳勒龐(Marine Le Pen)電視辯論20日晚間登場,兩人激烈交鋒,互控對方與俄羅斯關係密切。對於移民,馬琳勒龐說將取消屬地主義,並在就業與居住措施上採取「國人優先」原則。他批評馬琳勒龐為「氣候變遷懷疑論者」,馬琳勒龐則駁斥馬克宏為「氣候偽善者」。法國總統大選第二輪投票將於24日登場,由現任總統馬克宏對戰極右派國民聯盟(RN)領袖馬琳勒龐,重演2017年大選兩人對決戲碼。
馬克宏結辯時重申大選是對歐盟與法國未來的公投。新聞來源 法國大選電視辯論 馬克宏、馬琳勒龐互批親近俄羅斯[影](中央社) 延伸閱讀 【國際大風吹】法國總統大選進入第二輪投票,馬克宏能連任嗎?如果馬琳勒龐當選會怎樣? 法國總統大選兩輪投票制,規則、優缺點解析一次看 法國總統決選倒數:馬克宏、馬琳勒龐積極搶攻左翼選民,首輪落敗的梅朗雄將是造王者? 法國總統自2007年以來無人成功連任,本次大選會以「馬琳勒龐驚奇」收場嗎?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
文:張瑞邦(Tucker Chang) 聯合國於2022年4月19日召開一項草案決議大會,旨在討論聯合國安全理事會(United Nations Security Council)的5個常任理事國「美國、英國、法國、中國及俄羅斯」在行使否決權(Veto)時,須提出合理、正當的理由。據《路透社》報導,該提案最終獲得歐洲、非洲、拉丁美洲及亞洲地區共75個國家的支持,雖然美國表示會積極考慮該提議,英國也表示支持,不過最終美國、英國、中國及俄羅斯都沒有正式簽署該項提案。
更有聯合國外交官表示,其實俄羅斯及中國官方皆不喜歡法國提出的此項草案。《印度時報》以美國為例,強調美國就經常單獨使用否決權,阻撓其他成員國抨擊以色列的決議,其它常任理事國亦曾否決掉外界批評自身行為的草案。」 「列支敦斯登提出的此項草案,將能使安理會所有的常任理事國在當責態度、透明度,以及職責上,取得重要的進展及成效。法國更於其起草的提案中堅稱:「否決權並不是特權,而是國際責任」,其並承諾,若真的再次發生如同敘利亞內戰的大規模武裝衝突或危機,愛麗舍宮絕對會放棄使用否決權。是否限制「否決權」,正反方各執一詞 針對限制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否決權一事,近年來經常成為聯合國內部討論的重點。身為維護否決權的支持者,莫斯科及北京當局皆曾讚揚過否決權的重要性,《印度時報》(The Times of India)便揭露,俄羅斯總統普亭(Vladimir Putin)曾稱讚,聯合國創始人設計否決權機制是「深具智慧」的表現,並稱否決權是穩定國際社會的重要基礎,除此次入侵烏克蘭的軍事衝突外,克里姆林宮也曾於2014年,利用否決權駁回了一項聯合國成員國「譴責俄羅斯併吞烏克蘭克里米亞地區」的決議。
然而,目前亦尚不清楚英國、中國及俄羅斯對該草案所做出的回應,現階段除美國外,亦沒有其它常任理事國參與共同提案。而俄羅斯在入侵烏克蘭之際,更曾在今年2月下旬行使否決權,導致聯合國安理會未能通過「終結烏克蘭危機」的決議草案。
提出該草案的源由為何? 《半島電視台》提及,依《聯合國憲章》(UN Charter)規定,聯合國安理會本該以「維持國際和平及安全」之目的解決國際衝突。2015年,由法國草擬的一項提案中便建議,安理會的5個常任理事國,在面對國家或國際間的大規模暴行或種族滅絕事件中,不得行使否決權。
然而自今(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莫斯科當局利用其擔任常任理事國的否決權,癱瘓了聯合國安理會其他成員國欲對俄羅斯採取的行動,此規定亦導致任何要求俄羅斯從烏克蘭撤軍的決議皆無法執行。」湯瑪斯-格林菲爾德補充說道。
《半島電視台》亦闡明,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當前的組成除了5個常任理事國,亦包含10個由其他成員國定期輪替的非常任理事國,然而這些輪替的國家並不具有提案的否決權。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印度斯坦時報》(Hindustan Times)轉述法國外交高層的說法表示,即使身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法國不支持該提案,法國最終還是會投下贊成票。部分支持者甚至將否決權視為維持國際安定的推動者。據《法國24電視台》(France 24)統計的數據顯示,自1946年由蘇聯首次使用否決權以來,安理會所有的常任理事國共動用了295次否決權,其中包含莫斯科當局所使用的143次,遠高於美國使用的86次。
烏干達《監督報》(The Monitor)認為,該決議若能通過,不僅能推動安理會的改革,更為各成員國在聯合國的多邊合作邁出深具意義的一大步。中國及法國則各動用18次否決權,而英國雖使用了30次,但英國自1989年之後便沒有再使用過否決權。
《法國24電視台》指出,支持該提案的日本及德國,鑒於自身的全球經濟與政治影響力,其實一直希望能獲得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正式席位,而其他長期以來欲爭取常任理事國永久席次的國家如印度、巴西及南非,目前則尚未表態。」 然而,諸多批評者認為,常任理事國所享有的否決權,是聯合國最違背民主價值的機制,更讓聯合國在面對諸多構成「戰爭罪」及「危害人類罪」的暴行中無所作為,因為只要有一個常任理事國成員使用否決權,就能有效抑止其他成員所欲推動的提案。
中國外交部部長王毅也曾公開讚賞否決權所帶來的效益,並稱否決權「在遏制戰爭方面發揮了關鍵的作用。對此,美國駐聯合國大使湯瑪斯-格林菲爾德(Linda Thomas-Greenfield)表示:「我們相當關切俄羅斯於過去20年當中,不斷濫用否決權的可恥行徑
據《路透社》報導,該提案最終獲得歐洲、非洲、拉丁美洲及亞洲地區共75個國家的支持,雖然美國表示會積極考慮該提議,英國也表示支持,不過最終美國、英國、中國及俄羅斯都沒有正式簽署該項提案。而俄羅斯在入侵烏克蘭之際,更曾在今年2月下旬行使否決權,導致聯合國安理會未能通過「終結烏克蘭危機」的決議草案。據《法國24電視台》(France 24)統計的數據顯示,自1946年由蘇聯首次使用否決權以來,安理會所有的常任理事國共動用了295次否決權,其中包含莫斯科當局所使用的143次,遠高於美國使用的86次。法國更於其起草的提案中堅稱:「否決權並不是特權,而是國際責任」,其並承諾,若真的再次發生如同敘利亞內戰的大規模武裝衝突或危機,愛麗舍宮絕對會放棄使用否決權。
更有聯合國外交官表示,其實俄羅斯及中國官方皆不喜歡法國提出的此項草案。然而自今(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莫斯科當局利用其擔任常任理事國的否決權,癱瘓了聯合國安理會其他成員國欲對俄羅斯採取的行動,此規定亦導致任何要求俄羅斯從烏克蘭撤軍的決議皆無法執行。
」 「列支敦斯登提出的此項草案,將能使安理會所有的常任理事國在當責態度、透明度,以及職責上,取得重要的進展及成效。文:張瑞邦(Tucker Chang) 聯合國於2022年4月19日召開一項草案決議大會,旨在討論聯合國安全理事會(United Nations Security Council)的5個常任理事國「美國、英國、法國、中國及俄羅斯」在行使否決權(Veto)時,須提出合理、正當的理由。
中國及法國則各動用18次否決權,而英國雖使用了30次,但英國自1989年之後便沒有再使用過否決權。身為維護否決權的支持者,莫斯科及北京當局皆曾讚揚過否決權的重要性,《印度時報》(The Times of India)便揭露,俄羅斯總統普亭(Vladimir Putin)曾稱讚,聯合國創始人設計否決權機制是「深具智慧」的表現,並稱否決權是穩定國際社會的重要基礎,除此次入侵烏克蘭的軍事衝突外,克里姆林宮也曾於2014年,利用否決權駁回了一項聯合國成員國「譴責俄羅斯併吞烏克蘭克里米亞地區」的決議。
本文由萧墙祸起网发布,不代表萧墙祸起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mn4jj.onlinekreditetestsiegergerade.org/42468/214.html